《头号玩家》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头号玩家》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头号玩家》观后感1
蛟蛟是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孩,扎着一对漂亮的马尾辫,可爱极了。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问道:叔叔,为啊(VR)是什么?
VR就是虚拟现实我知道她肯定听不懂,看她那一脸茫然。我继续说:就是像做梦一样。你有没有做过梦呢?
做过梦啊。她笑嘻嘻地说。我知道,她已经明白了。
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头号玩家
我刚刚看完电影《头号玩家》,并且体验了VR游戏,极少玩游戏的我,沉浸在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无论输赢,乐在其中。
电影画面震撼人心,其中三把钥匙蕴含的人生哲理更发人深省。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头号玩家》。因为,我们并非只是在看电影,我们所看到的是自己的内心。
我不想描述精彩的电影画面,况且我也无法用文字表达;我也不想透露剧情,只想说说电影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那么,就从三把钥匙说起吧。
想要获得第一把钥匙,就不能随波逐流,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而非人云亦云。当所有的人都认定朝前走的时候,那个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并且敢于朝着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倒退的人,才是最终能够获得第一把钥匙的人。只有真正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的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急流勇退,才能有如此的勇气和自信,才能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困扰。
通过第一把钥匙,我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句经典的佛教语言有了重新认识。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追求,放弃理想,放弃目标,而是要我们想明白所谓的追求、理想或者目标是在苦海之中,还是在岸上。或许,我们都想到达没有痛苦哀伤的彼岸,但是,所谓彼岸就一定在苦海的那一头吗?一定是要穿过苦海才能得到吗?如果我们行驶在苦海之中,或许与迎面来的人相遇,他们想要找的彼岸就是我们的此岸,而我们想要的彼岸就是他们的此岸。所谓彼岸,并非在别处,或许恰恰就是自己所站立的地方,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我更感悟,所谓彼岸,就是此心安处。
无论是谁,走过的生命历程,总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些许遗憾。有人说,当你行将就木之时,或许不会为年轻的时候做过什么而后悔,反而很可能为你年轻的时候没去做过什么而遗憾。第二把钥匙就是要告诉我们,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勇敢地选择自己的路,自信地迈出那一步。
世界上只有三种事情,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如果想掌控老天的事情或者干涉别人的事情,那最终都是徒劳的,反而连自己的事情也做不好。倒不如,先从自己的事情做起,或许因此就影响了别人的事情,最终老天的事情也因此而改变。所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想要获得第三把钥匙,就不能只想着要打赢游戏,因为游戏的初心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争斗。或者说,游戏的本质是没有输赢的,如果有输赢,那就是一场竞赛,而非真正的游戏。获得第三把钥匙的人,不是打赢了游戏的人,而是那个将输赢置之度外,沉浸在游戏之中尽情玩耍的人。
在心理学中,把专心致志于做某事,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和结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往他却不是这样。每次表演之前,他只想着走钢索,并专心为此做准备,根本不去想其他的事情,更不会为成功或失败而担心。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凝滞于成败得失,而是沉浸在人生的旅途中,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头号玩家。
《头号玩家》观后感2
周日晚上忙里偷闲去看了这场电影。
很难想象这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里大多充斥的是人性美学,尖锐而又深刻,看完之后放佛胸上顶了千斤的石头,闷闷地喘不过气,压着你去思考人性的本原。
这些写实而沉重的主题是他之前作品的主基调,也是他一贯的风格。所以《头号玩家》才会给我那么大的冲击力,甚至而说,是感动。
现今,游戏或者说是电竞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从前几年的杨永信事件到最近广电的连连封杀,即使体育部已经将电竞作为了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相关大学也开设了电竞课程,泼在电竞身上的脏水仍然很难洗净。游戏在很多父辈人的心目中是精神毒品,只要沾上一点便是噩梦萦绕,悬崖勒马也换不回。
但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想说真话的人。
斯皮尔伯格已经年过花甲,手持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和若干奥斯卡奖杯,他早已是国际电影界的教父级人物,荣膺无数,风光无两。他本可以安度晚年,可他还是站了出来,《头号玩家》不仅向经典致敬,更为游戏正名。苍老的面目下是一颗青春热血的心,他让我看到了电影人该有的态度。
影片的主题是寻找全息游戏绿洲中的三枚彩蛋,也就是三把钥匙,第一个拿到它们的玩家就可以接手绿洲也就是掌控了未来全球的经济命脉。这块大蛋糕实在太诱惑人,所以自然而然引出了主角与反派韦德沃兹与IOI;一个是天赋异禀的玩家,一个是野心勃勃的集团。最后的结局显而易见,主角团获胜,利欲熏心的IOI被绳之以法。这是不是有点老套?但获胜的过程才是真正让我敬佩斯皮尔伯格的地方。
这其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他贯穿始终,只有真正解读了他心思的人才能找到获取钥匙的途径。IOI动用几百人研究哈利迪的生平却也敌不过韦德一人,这并不是主角光环。IOI的本质是商人,是资本家,手段是诱,过程是奸,结局是赢,所以它输了这场比赛。绿洲在它的心里只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但韦德不同,他是一个玩家,他才是真正享受游戏的人,就像最后一个彩蛋那样,游戏的本质不是输赢而是过程。哈利迪深谙此道,所以才能制作出绿洲,唯有打动人心才能获取共鸣,人是社群动物,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最终之战里,无数玩家前仆后继攻破IOI的结界,震撼我的不仅是特效,更是那些嘶吼与呐喊,是那些反抗与不屈,为的是守护绿洲。
是的,绿洲,这个游戏的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其实一部真正的游戏和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书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我曾经为超级玛丽救出公主而欢呼雀跃;为劳拉的冒险精神深深折服;为逍遥和灵儿的情缘而潸然泪下;为机械迷城精奇的谜题抓耳挠腮;为小小炼狱中的内涵神伤不已当你真正地投入其中,就像一场飞天之旅,它教会你许多,干旱逢雨霖,生出片片绿洲,丰富了你的人生。
其实整部影片斯皮尔伯格也穿插了很多的彩蛋,如开头的《侏罗纪公园》、《星际》;过程中的《街头霸王》、《异形》、《蜘蛛巢城》、《金刚》;以及结尾的《终结者》、《机动战士高达》、《钢铁巨人》老爷子也着实玩了一把情怀牌,真正能全部看懂影片中彩蛋的人,恐怕已在电影院里痛哭流涕了吧,8090的回忆全部嵌在影片中。
最后的最后,借用《游戏人生》中空白兄妹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玩家,这个词在人类语中,听说有两种意思,也就是player(挑战之人),或者说prayer(祈祷之人)。遵照自己的意志,向前迈进,开拓未知,挑战未来之人。将意志托付他人,闭上双眼,背对未知,托付未来之人。游戏人生,人生游戏,你要做哪种人呢?
《头号玩家》观后感3
《头号玩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很让游戏玩家感动的电影,当然它也不只有游戏,还有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和摇滚歌曲,和八十年代电子音乐,用一种ARPG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找彩蛋的故事。当然了这部电影也充满彩蛋。
关于我的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是电脑游戏,PSP和太皮了而挨的揍,当时我爸带我玩了几个FPS游戏,年代太久已经记不得游戏名字,玩的第二个记得比较清,是三角洲特别部队。据说这个游戏那时就有吃鸡类的mod了。这几个游戏就为我后来不怎么喜欢AVG,STG等游戏类型打下了基础,并带领我进入了没啥回头路的游戏世界。主要原因是学会了自己下游戏,然后就进了CS1、6的坑里。
CS系列最近出的CS:GO,国际服里能碰到的和我的同学们一样水平的人,都不一定打得过CS1、6的bot,而那时我就在那群bot中练出了不砸电脑的耐心。有人说黑暗之魂很难,他应该试试去CS1、6里挑战专家bot。
然后就是PSP里玩到了各种各样的RPG游戏,因为是日本人的游戏机,所以还玩到了像CLANNED,Da Capo之类的入宅作,领会了日本流行文化的神奇。
而真正接触到美国日本之类的流行文化中的神作一类的游戏就是进了初中,大家有了各种游戏上的交流。小学里最奇妙的就是男孩子可能都玩过美国限制级游戏GTA:VC,从那时起我便深深明白了盗版游戏的复杂。
关于电影,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都略有所闻但都没怎么看过,像《死亡星球》这种cult片倒看过一点,最近看了《KungFury》,很典型的八十年代街机风,同时也如那时的街机游戏一样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让接触到的人开心。当然它也是致敬了八十年代。
而《头号玩家》中的电影配乐也选择了流行文化的代表,比如开场几分钟使用了《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八十年代摇滚女歌手Joan Jett用她的风格证明了性别不影响摇滚。这位女歌手也曾出现在我们某次周练的英语听力里面。
这部电影也不只是为了刷梗,它其实也代表了经历了这种文化的人的信念和梦想,当看到劳拉大家都能想到当年就用她靠着一把弓干翻一个岛的武士和土匪,看到猎空就能想到和基友一起前往各种各样奇怪的地方,看到毁灭公爵想到他的那句只有娘炮才穿能量铠甲来吐槽士官长,而看到高达时,哪个男孩子在小时候不想驾驶一台高达呢?
看到那个企业高管装自己也很摇滚也流行文化的时候,我想到了小岛秀夫和他的工作室。在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在PSP上玩到合金装备:和平行者,是在老爸在欧洲出差时买的正版光盘,游戏说明书有两本,一本讲基本操作,一本讲了其它很多内容,每本中都有很多插画。当时我对这个游戏印象很深,首先因为它的说明书,其它游戏很多都是五种语言只用三四页,而它只有英文却有两本。因为当时英文水平不高这个游戏本身没有给我留下很大的印象,比较小学时打游戏只会打打杀杀,对剧情什么都不知道。
到了初中问了别人,他们没听说过这么个游戏。直到敖厂长做了一期节目讲合金装备和小岛秀夫,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以和平为目的的游戏,也明白了为什么以前玩评价只有C,无论怎么玩都只有C。这个游戏不杀敌人评价才高,最好连碰都别碰。
后来KONAMI一直在折腾小岛秀夫,但他的确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电影一般的游戏世界,无论是游戏机制还是剧情或是画面,一直是做到平台上最好的,但后来他仍是被公司开除了。
游戏带来的除了乐趣,还有感动,思考,这不同于玩某些培养小学生的游戏,合金装备的剧情胜过大部分网络小说和轻小说,和朋友一起玩CS1、6的乐趣不亚于踢一场足球,但是也正如电影最后的彩蛋所说,现实始终是现实,游戏无法代替。
但也是如电影那样,感谢那些认真做游戏的人们,也感谢认真玩游戏的人们。